父爱如山‖杜飞•一个博士父亲的心声
2018-06-17 13:03:04
  • 0
  • 0
  • 1
  • 0

一个博士父亲的心声

儿子考取了同济大学的工学博士,我把这个消息在我们家族的微信群上抖露出来以后,立刻一片欢呼雀跃,一个堂弟马上发了红包,以示庆祝,七十多岁不会打字的三叔,代表我们的父辈,发表了庄严的讲话,中心一个:大家为我们家族的第一个博士感到感到骄傲!

回想起来,我的儿子从三岁会说话开始到现在考取博士,在他二十多年的成长过程,我作为一个父亲,还是有些心得的,我把它说出来,或许可以成为年轻朋友们培养教育子女的一份参考资料。

孩子是喜欢听故事的,我的孩子也一样,白天把小人书上的故事讲完了,晚上睡觉还让我给他讲,我就海阔天空的给他编故事,他总是伴随我故事中的人物和动物进入梦乡。

尽管很多故事都是瞎编的,但是作为教师出身的我,特别注意让我编的故事能够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。因为我知道,不管从事艺术、科研还是其他,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的。

后来他读初中的时候,有一次他对我说,“爸,我觉得我小时你给我讲的很多故事是你自己编出来的”。

我说,“比如呢?”

他说,“比如,你说你从前养着一只很大的乌龟,你骑着它去买菜,去学校上课,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大的乌龟”。

我回答说,“我以为你读小学的时候,就能发现这些,谁知你读初中才发现。”

很多人都说与自己的孩子有代沟,我的孩子直到现在,尽管在生活上,特别是吃、穿方面我们有差别,但他始终那我当做他最好的朋友,他的任何痛苦和成绩他都会第一个告诉我。

从小时候给他讲故事开始,我们就是很好的朋友,从小我就很尊重他,他犯了错误,我跟他理论,就事论事,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。

读小学的时候,课程不重,特别是寒暑假,我开始让他背唐诗宋词,背每年的高考的优秀作文,他背了多少我也记不清楚了。

他读高中的时候,我已经离开家乡来成都了,一次回家我偶然看见他写的一篇作文,可以说是词文并茂,我十分惊讶,心想小时候让他背诵那么多东西终于见效果了。于是,我把那篇文章交给一个报社的朋友,很快就发表出来了。

一个人的成功除开现象思维外,抽象思维也非常重要。我们的孩子小时候,不象现在的小孩子有那么多游戏内容和游戏方式,他们那时最多玩个“小霸王学习机”。为了开发他的智力,培养他的抽象思维能力,他很小我就教他下象棋,小学一年级的时候,他就会下象棋了,读高中的时候,已经没有同学或者老师是他的对手了。

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最佳工具,我的孩子读小学的时候,我就开始给他讲奥数题,例如,“木马板凳33,100个脚脚地上翻”一类的问题,很快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直到后来,他考研究生以及考博士考的偏微分方程之类的高难度数学问题,他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。

我有一个观点,不知正确与否,我认为父母应该是孩子人生的导师,他走的每一步正确与否,与做父母的指引有直接关系。

当年,我的孩子本科读的是西南交通大学的铁道工程,在他母亲和其他长辈都非常兴奋的时候,我没有任何兴奋。来成都的时候,我坐在车上指着窗外正在修建的,从都江堰到成都的高铁的那些工程项目部的板房说,“你现在必须清楚,你如果只是本科毕业,那么你的人生基本上要在这样的板房里度过”。

所以整个大学期间,他很努力,毕业时他跨专业去考桥梁的研究生,分数不够,但是他可以调剂到重庆交通大学去读“道路与铁道工程”,他打电话征求我的意见,我毫不含糊的告诉他调剂过去。

因为根据我在工程上了解的情况,道路市政工程方面,我们国家的人才并不充足,到今年毕业应验了我当初的判断。他们全班除开他去同济大学读博士外,其余同学全部找到了理想的工作,有些甚至从两三个单位中选取自己满意的岗位。

一个人的成功,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。因此,我经常教育他这样面对学习和考试:对于学习来说,认真努力,几十年之后不为当年学习的事情后悔,就可以了;对于考试,认真去做,要这样想:我平时已经认真努力的学习了,至于考不好,可能是我的智力不如别人,或者是我时运不济,不必苛求自计。

面对各类考试和面试,我时常告诉他的是,要有“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”的心态,我经常给他讲,我这个人一生没有能够成大事,最关键的问题是心理素质不好,做不到临危不乱。

俗话说,“严父慈母”,的确,一个做父亲的,对于孩子应该是严格或者严峻的,因为社会和生活是严峻的、甚至是冷酷的,你必须去面对它。

我的孩子自从读中学开始,我不再像小时那样经常夸奖他,而是更多的指出问题,提出要求,即便是赞扬也是隐晦的。

他考取博士后,前几天回老家见面,我对他说,“你的前途我不再担忧,我相信一个同济大学的工学博士,会有一个合适的前程。现在你必须用一半的精力来考虑自己的婚姻问题,因为你已经是大龄青年了”。

他讨价还价说,“一半的精力肯定不行,那样我可能博士毕不了业”。

我让步说,“那你得用三分之一的精力来考虑这个问题”,我强调说,古人说,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

他略一沉思说道,“好吧,那我尽力去试一试”。

︱写手简介︱杜飞,笔名:云雾巴山,男,四川巴中人,定居成都,现为国家开放大学四川分部(原四川电大)外聘教师、中国散文学会会员。1995年以来,先后在国家、省级各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100余篇,2017年5月在《极文学》举办的“第一届人气作家大赛”中,散文《莲花生长在淤泥上》获“人气作家”第三名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